最近使用大模型的工具比较多,通过大模型进行代码开发,文案生成,图像生成等,确实感觉到学习模式的改变。以最常用的代码编程来说,我已经很久没有写代码了,而且也只会C语言的代码,但是通过cursor,我可以完成object C、java、js等多个语言的应用程序开发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掌握一门语言开发,其实最本质的核心还是思想,是让程序怎么做。然后通过学习这门语言,了解他的语法、环境、命令以及这门语言某些新的特性。在新接触一门语言的时候,其实最花时间的是其语法和环境。打个比方,你想写一个关于抓取京东商品的爬虫,你定义好了输入输出,但是写的过程中,大量的时间都在查有什么函数可以做爬虫,是否语法上有空格,某个词组写错了等等一系列的繁杂问题,等所以这些都了解了,顺了,你才可以把你的思想通过语言进行呈现。但有了大模型就不同了,可以告诉大模型来搭建对应的环境,使用注释来告诉大模型你需要什么样的效果,大模型快速生成了代码,你可以根据代码进行解读修改,如果说以前的学习是一个“先知后行”的方式,那么现在大模型的方式,可以称得上“致知于行,知行合一”。
学习其实都是一个收集、整理、理解、吸收的过程,大模型可以通过其海量的数据,把收集、整理的时间大幅度缩短,将想要的信息快速呈现在眼前。理解和吸收最主要还是个人的事情,不同的个体对于世界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,不过其实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和历史信息进行微调,把知识按照每个人不同的理解方式喂到嘴边,这有可能也是大模型后续的一个发展方向。
大模型这一波对于大多数人的学习行为模式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,在这一波学习行为模式改变中,我觉得对于未来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如下几点:

1. 着重培养结构化思维

受限于transformer模型的注意力机制会受前后文长度限制的影响,目前的大模型呈现出来的结果,还是大量碎片化的知识,加上互联网语料的无序性,幻觉导致的不准确也无法避免,所以通过大模型获取的结果,其实主要还是参考,但是不是作为唯一答案。通过大模型加速对知识的收集是他目前擅长的事情,在使用大模型的时候,要首先培养自己的结构化思维,有自己的backbone,才能将接受到的信息放在对应的枝干上,加速对知识的吸收。

2. 学会如何和大模型沟通

前面也说过,其实学习过程是收集、整理、理解、吸收的过程。传统的方式在学校,是老师将收集、整理这部分做好,作为输入,学习只需要进行理解、吸收就好。出了学校,没有老师,没有充足的时间,要不是通过系统的视频教程帮我们收集、整理,要不就是通过碎片化的知识,我们自己来进行碎片化整理。大模型的出现改变了收集和整理的过程,但是如何用好大模型,其实是需要着重培养的一个事情。
同样的一个问题,比如你问大模型:

问:恐龙为什么灭绝了
答: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一个科学研究的热点话题,主要有几种主流的理论:

  1. 小行星撞击理论:大约在6600万年前,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州,形成了奇克苏鲁布陨石坑。这次撞击释放了大量能量,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,火灾、尘埃和烟雾遮蔽阳光,使得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,食物链受到严重影响。
  2. 火山活动:同期,印度的德干暗礁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,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,导致全球气温变化和酸雨。这种环境变化同样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
  3. 气候变化:在恐龙灭绝前的几百万年,地球经历了剧烈的气候变化,包括温度上升和下降,这可能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,影响了恐龙的生存。
  4. 海平面变化:海平面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了栖息地和食物资源,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于特定环境的生物。

如果和大模型对话,希望这个对话能够变成语音,那么可以这么提问:

问:你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,擅长历史中查找蛛丝马迹,然后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告诉我答案。请问:恐龙为什么灭绝了
:恐龙的灭绝,通常被称为“白垩纪—第三纪灭绝事件”,是地球历史上最著名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,发生在约6600万年前。对于这一事件的原因,学术界有许多种观点,但最广泛接受的理论是有关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。
根据这一假说,地球在白垩纪末期遭遇了一颗直径大约15公里的小行星撞击。这次撞击在现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造成了希克苏鲁伯陨石坑,释放了巨大的能量,可能相当于数百万颗原子弹的爆炸。这一撞击造成了大范围的火灾、巨大的尘云遮蔽阳光,从而引发了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。这样极端的环境变化使得恐龙及其他生物面临生存危机,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。
除了小行星撞击的因素,火山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。在估计的同一时期,印度德干高原经历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,这些喷发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,导致气候变冷并改变了生态环境,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的生存压力。
结合这两个因素,可以推测:小行星的撞击和随之而来的环境变化,可能是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,而火山活动则是一个长期的助推因素。
总之,恐龙灭绝并不是由于单一因素所导致,而是多种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地球上的生物格局,也为哺乳动物的崛起和最终的人类出现铺平了道路。历史的长河中,恐龙虽已消失,但它们的故事仍然深刻影响着我们对生命演化和自然界的理解。
这些因素可能单独存在,也可能相互作用,共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。科学界普遍认为,恐龙灭绝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而不仅仅是单一事件造成的。

通过简单的身份限定和知识的限定,可以让细节更加的充分,更加语言化的呈现。

3. 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

目前大模型的输出还是有幻觉的,而且受限于互联网语料的影响,尽管尽量已经做了语义对齐,但是总有很多的问题有可能会绕过拦截进而得到一些答案。在互联网化的数据面前,知识的获取变得简单,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,建立自己的价值观。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时候变得也有一定的意义。诚信、正直说得容易,言行一致其实很难。在心里要树立明确的底线,哪些事情做,哪些事情不做,哪些事情了解。

4. 终章

当做是一个对大模型和未来行为模式的记录,整体说来,大模型的出现,无异于是机械里机床的出现,加快对大模型的学习,如何和大模型进行沟通是势在必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