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
今天在群里突然看到有朋友分享关于大模型一些发展观点,仅为探讨,观点如下:

咋一看,我觉得好像是对的,但是仔细想一想,又觉得哪里不太对,一时间没有琢磨明白,所以准备展开说说,作为记录。

1. 大模型是否被高估?是否所有应用需要重做?

是否所有应用都需要重做,这个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应用是否被需要,其实主要还是看消费者是否能买单,会接受,不然所有的应用本身都是在自嗨。但是无可否认的是,通过大模型切入一个已有的应用,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
已有的应用意味着啥?意味着有稳定的受众,稳定的需求!大模型的特点是啥,效率!他提升了生产端的效率,重构了生产端的组织结构,在某些领域,原来50个人来完成的事情,现在有可能5个人就可以完成。生产者组织的提升,效率的升级,意味着可以以更低的价格,更个性化的服务去替代原有的场景有应用。
而且另外大模型还带来了一个产业的灰色地带,就是版权模糊。你看到好看的文案,心仪的设计,将文案放入GPT,将设计转化为文字再重新变成图片,你就可以放心的用。天呐,想想看,这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情。哪些以前封存在版权、无法使用的设计、方案,就这么赤裸裸的放在你的面前,你只需要用大模型,转换一下,你就可以拥有!
这在某些场景,完全是重构,是对组织场景的重构,对版权专利的重构!想想就那么让人兴奋,如果就这方面来说,我觉得大模型完全没有被高估!(当然大模型带来的幻觉问题也是现实问题,这点也是需要展开说说)

2. 大模型是否能带来变革

“AI既不能扩大市场,短期内也不改变计算设备的形态,目前AI浪潮不及移动互联网”这个观点,我也有一些异议。能不能和移动互联网相比,这个谁也不敢说,也不确定,但是AI产生的影响确实意义深远。
”生产端-消费端“这个模型可以更进一步拆解,应该是“个人-公司-消费端”,原有的组织架构,大多数由公司提供生产资料,个人提供劳动力,提供产品给消费端。个人在生产中提供的价值大多数远大于其产品价值(不然早就被裁了)。但是个人为什么直接和消费端对接,是因为提供的产品是一个劳动合集,个人无法完成整体的劳动合集。
但是大模型的出现,给个人提供劳动合集产生了可能。我试图分享一个观点,在AI大模型加持下,会产生出超级个体。原来需要一堆人完成的事情,也许通过大模型,一个或者几个人都可以完成。超级个体的产生,会让某些作为以公司为主体的中介消失,从而给大多数人更多的机会。,或许以后会有更多的个人提供产品给到消费端,消费端因为有了更多个性化、差异化的产品,从而产生更多的需求,从而形成了“个人提供产品-消费端”的PointToPoint的点对点需求。在消费者和个体的产品拉扯之间,可以预见的是,部分行动慢、没有拥抱变化的公司,在拉扯之间会被撕碎,从而变成养料提供给消费者和个体。

3. 大模型是否能提升产业经济

大模型是否可以提升产业格局,扩大消费?或者说是移动互联网带动了中国经济,还是中国经济带动了移动互联网,说实话,我不确定,所以我问了问GPT。

1
问:中国经济过去十年告诉发展的原因?

回答:

1
2
3
4
5
中国过去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几个主要方面:
- 首先,持续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投资和技术的引进;
- 其次,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;
- 另外,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驱动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;
- 最后,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。

总体说来,主要还是因为外资、基建带来的广大人民有钱了,带动了消费意志,有投资、有内需、有外贸,移动互联网搭载基建高速发展,形成产业结构升级,加强了生产-消费的连接,扩大了信息流动的效率和范围。因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,移动互联网的趁势崛起,各种buff叠加。所以我觉得不是互联网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,而是中国经济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。当前的产业结构下,大模型是生产端的产业变革我同意,经济的提升,还是国家意志的体现。

4. 最后

我一直在提倡一个观点,就是在大模型下,人人都是CEO,人人都可以完成一家公司。在大模型时代下,人人都可以成为超级个体。拥抱大模型,只要想一想,那些封存的版权,可以随便拿出来使用功能,需要很多人才能开发的APP,一个不会编程的人就可以提供。那是多么的让人兴奋!不要以为这是胡言乱语,我自己的官网、博客就是完全基于大模型进行网站开发,我自己也开发了安卓、IOS应用,但是你相信,我完全不懂js、object C和java!
大模型时代下,超级个体们!加油!